本書價值
如果有一個機會,你可以和馬雲、馬化騰、張瑞敏、柳傳志……對談,你願意為此付出多少努力?而現在,你只需要45分鐘的時間。 40年來最優秀企業家群體,在這本書毫無保留地分享了他們的精神圖譜、心路歷程。他們在最好的年華里,思考出的最高妙的見解,現在一股腦兒全部講給你聽。
閱讀收穫
· 見識斑斕四十年的智慧激盪
· 在壯闊人生起伏歷程中獲得關鍵啟示
· 尋找到自己的方向和抵達理想的能量
金句精選
1.偶然就是兩個或多個必然的相撞。
2.絕大多數人,是因為看見而相信,只有少數人,是因為相信而看見。
3.真正追求高貴的人,他的苦難都是自找的。
正和島
中國商界高端人脈深度社交平台。通過信任鏈接、標籤畫像,精準高效鏈接全國、乃至全球的企業家,讓商業世界更值得信任,是全球第一家將線上互動和線下活動完美結合,為企業家群體提供締結信任、認知提升及合作共贏等綜合價值的創新型服務平台。島鄰機構、部落、正和塾學習小組是島上新型社群的主要形態。
一、先問是非,再論成敗
二、成功者的6種武器
1. 魯冠球:堅守原則
2. 張瑞敏:以純粹應對複雜
3. 柳傳志:以復雜捍衛純粹
4. 劉永好:善於學習
5. 馬雲:因為相信而看見
6. 李書福:從終局思維思考
三、把握本質的三種方式
1. 三種途徑
2. 人生最大的背叛是自我背叛
3. 人和事的第一性原理
引言
四十年來,我們經歷了奇蹟般的技術突變、產業升級、商業創新、經濟騰飛,走過了一段蕩氣迴腸的斑斕歲月。
是什麼驅動了這樣的奇蹟和繁榮?在這個過程中有哪些人值得銘記?有哪些思想值得反复品讀、學習?正和島研究團隊遴選出40位商界領袖、學界翹楚,挑選出最能反應其認知本質能力的代表作,編成《本質》一書,試圖對這個時代議題做出自己的回答。
被稱為中國最了解企業家的媒體人、正和島創始人劉東華先生做客樊登讀書,與樊老師共同探討商業領袖們如何把握時代脈搏,直擊本質。以下為兩位老師對談內容實錄,更多思考歡迎閱讀《本質》全本書籍。
📷
一、先問是非,再論成敗
樊登:各位好,我們今天請到了劉東華先生,請他講講正和島編寫的這本新書《本質》。歡迎劉老師,歡迎您!
劉東華:感謝樊登。
樊登:彼得·德魯克曾經寫過一本書叫《旁觀者》,在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過程當中,能夠被稱之為旁觀者的人,可能最適合的就是您了。
因為您做《中國企業家》雜誌,陪伴了那麼多企業從小到大、從大到強的成長過程,而且現在又創立了正和島,帶領更多的企業家一塊兒學習互幫互助。
在這個過程當中,您是怎麼提煉出本質這個詞的?
劉東華:如果說是旁觀者的話,我確實一直在旁觀改革開放這幾十年中出現的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但是,我又不是一個單純的旁觀者。在為企業家服務的過程中,做媒體、創建企業傢俱樂部、創建正和島,發現我也是個天生的創業者。這樣,對企業家們,我也就有了更多的感同身受。
改革開放40年,像我們這樣的媒體人,天然地認為應該做一件事情。
改革開放40年,中國最大的變化就是經濟的崛起。原來全世界都看不起中國,首先是在實力上看不起你,但是改革開放40年中國一下成為第二大經濟體。
這個實力的崛起,到底是什麼在支撐?那肯定是千千萬萬企業的崛起。而企業的背後其實就是企業家、企業家精神。
哪些人最能夠代表這種企業家精神? 40年,我們要挑選40個人,把這些人的思想給它串起來。
📷
樊登:本書的選材角度特別有意思。我發現它不是臨時約稿,而是把這些人過去40年當中你們認為最有價值的那一篇文章拿出來,可能那篇文章代表的就是當時的一個歷史節點。
就比如說您那篇文章《先問是非,再論成敗》。這篇文章當時在《中國企業家》雜誌上發表時,我覺得成了當時的一個文化現象,連我這樣的局外人,當時又不創業,又不是做企業家媒體,都知道這個標題。您在什麼情況下寫的這篇文章?
劉東華:我這篇其實是個小文章了,十年前寫的,《先問是非,再論成敗》。
自古以來大家都知道一個殘忍的現實,叫成者王侯敗者寇。西方有同樣的觀點,成功者才有資格製定標準,甚至是是非的標準。所以我會出來這麼一個題目。
我為企業家服務多年,早期思考的一直是如何幫助中國企業做強做大。後來發現中國企業又刻苦,又善於學習,企業和企業家成長得都非常快。當你發現不用擔心中國企業的做強做大了,你應該擔心什麼呢?
📷
你擔心成功的企業家未必受尊敬。
中國實力崛起了,但是走到全世界,人家覺得中國人的面部是模糊的,眼神是混濁的,行為是不受尊敬的。所以這個時候你會思考,這些最有能量的人,離成功和財富最近的人,他為什麼追求成功,成功之後乾什麼?這成為比成功和擁有財富更重要的事情。
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大的背景是互聯網的崛起。互聯網的崛起給人類帶來很多福祉,其中一個重要的福祉,就是信息的公平、信息的透明。
幾千年來做壞事可以長時間不被發現,一旦被發現還能擺平,被你糟踐的人沒有能力,也來不及討回公道,你已經花錢用各種方式塑回了金身。這個時代,這種可能性因為信息透明而越來越小了。
靠僥倖心理,靠糟踐人,靠利用對方的糊塗甚至愚蠢來傷害對方,牟取利益的這種可能性越來越小。
實際上從現在開始往後走,只有把是非放在前面,你的成功才是可持續的,而且你的成功才可能贏得越來越大的欣賞和尊敬。
📷
二、成功者的6大武器
樊登:前一段時間習總書記出席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的大會,表彰了一百個改革開放當中做出傑出貢獻的人才,您選的這四十位作者,有八位都是重疊在這名單裡邊。您跟這八位都相當熟,因為我看過您跟他們在很多場合共同出現,並且一起組建學校一起組建社會組織等等。
咱們能不能提煉一下他們這幾個人的本質?
首先比如說已經故去的魯冠球先生,魯冠球先生算是中國第一代的企業家了。
1.魯冠球:堅守原則
劉東華:老先生特別讓我感動,他博覽群書,每天至少有幾萬字的閱讀量,跟你可以有一比。而且做讀書筆記、做點評、做簡報,一摞一摞的。
一般人對魯冠球的印像都是常青樹、不倒翁。什麼人最容易這個樣子呢?圓通、圓融、甚至圓滑。但實際上,當你跟魯冠球以及我們大家不了解不熟悉的這一類人,近距離接觸的時候,你發現他非常有棱有角。
甚至有一次,另外一個非常知名的企業家,跟國外的一個大的公司博弈的過程中,他覺得這個企業家失理,他讓我看他在相關消息上就批了幾個字:是無知還是無恥。魯冠球先生實際上對自己做人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因為他對這個世界的本質,對這種時代的潮流,對未來的大勢吃得比較透,所以看上去永遠游刃有餘。游刃有余其實是因為他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不倒翁不是來自於圓滑圓融,是來自於他有他的原則。他堅持著自己的底線在做事。
所有的成功者,一個特別大的共性就是都把原則當作命根子。很多年前我寫過一篇小文章叫《成功三要訣》,第一條就是把原則當作命根子。然後第二條是圓融,讓智慧能夠在捍衛原則的前提下不斷地長出。第三條是健全的思維方式。
什麼叫偶然?什麼叫必然?我對偶然有過一個自己的定義,偶然就是兩個或多個必然的相撞。這個世界上沒有偶然的事情。我們早晨起來要去上班走在人行道上,螞蟻也走在它要找吃的那個道上,都是必然,但是兩個必然相撞了,發生了交通事故,變成一個偶然。如果我們盡可能多地了解各種必然,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這種偶然的發生。即使有些相撞不可避免,你也能夠把這種相撞變成一個良性衝突。
樊登:您這個說法給我們讀書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備註。為什麼企業家那麼忙,還在不斷地閱讀?
閱讀就是追求對於必然性的了解。你對必然的規律有了更多的了解,就能夠減少更多的風險,成為一個做企業的不倒翁。
📷
【洞見時刻】——摘自《本質》
①天做一件實事,一個月做一件新事,一年做一件大事,一生做一件有意義的事。 ——魯冠球
②真正的危機從來不會從外部襲來,只有當我們漠視用戶體驗時,才會遇到真正的危機。 ——馬化騰
③經歷是一筆財富,但一個被經歷壓倒的人,是無法得到這筆財富的。 ——褚時健
④最怕的就是要的東西太多,信的東西太少。 ——周其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