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稀里糊塗地當了爸爸媽媽,面對孩子帶來的種種問題一定會束手無策。
憑藉本能,我們可能會發脾氣,可能會縱容,可能會不理他。但從專業的角度講,這都是錯誤的做法,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傷害。
很多人為了做一份工作會去學習、讀書、考研。但其實人生中哪一份工作會比做父母更重要呢?不學習一下就瞎當父母,風險很大的。
這本書我無意中得來,看完後覺得是我人生中最幸運的一本書。我原以為這是一本關於如何和孩子玩耍的書,而原來這是一本心理學的書,教給我們一個叫作“情感引導”的方法。真的很神奇!
金伯莉·布雷恩
金伯莉·布雷恩,最早在世界上提出“情感引導式教育”的兒童教育專家,註冊家庭與兒童心理治療師,同時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
金伯莉是網絡教育電視台www.TheGoToMom.TV的創始人和製作人,同時還是雅虎的節目製作人、雅虎媽媽博客協會的成員。
她還經常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開辦早期兒童大腦發育和正面管教策略方面的講座,並擔任美國健康和人文服務部下屬的SAMHSA分支發起的一項早期兒童心理健康促進活動的社會推廣總監。
以下內容為《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書精華解讀的部分內容,成為樊登讀書APP的VIP用戶即可獲得全部解讀內容。
以下內容供廣大書友們學習參考,未經允許不可用作商業用途。
一、父母管教孩子的常見誤區
二、情感引導
三、與嬰儿期孩子的親密關係
四、與2-3歲孩子的親密關係
五、與4-7歲孩子的親密關係
六、最重要的原則
一、父母管教孩子的常見誤區
控制型父母
– 都給我停下來!不許亂跑!再搗亂就別想看電視!
– 命令和威脅是控制型的典型表現
– 這樣不會讓孩子有責任感,孩子長大後會更容易放縱自己
📷
放任型父母
– 不理他,我沒辦法,小孩子鬧一鬧沒關係的
– 孩子學不會應有的社會規則
– 孩子長大會缺乏約束和規矩,沒有群體歸屬感,更容易涉及毒品、早孕和幫派、網絡成癮。因為他們需要極強的團隊依賴
輕視、低估和否定孩子的感受
– 你怎麼會餓?摔一下沒什麼大不了吧?你要再不吃我就再也不給你買了!你到底是不是個男子漢?
– 當很多父母炫耀說自己的孩子不用大人管就自己站起來了的時候, 父母並沒有教會孩子如何去面對痛苦,只是學會裝出一副堅強的模樣。孩子並不知道如何面對痛苦,更不會關懷別人的痛苦。
– 孩子摔倒後正確的做法是:立即趕到現場,確認孩子的狀況,並詢問:嘿,寶貝,你沒事吧?如果孩子受到了驚嚇,要告訴他:媽媽看到了,你盪鞦韆盪得很高,掉下來確實嚇人,要不要我們一起休息一下再去玩?
– 想想看,你摔了一跤,你老公跑來說:快起來,根本就不疼。你會有怎樣的感受?
採用外部激勵和獎賞的手段
– 用小貼紙獎勵孩子的新習慣;用玩具來讓孩子聽話;成績好就帶孩子去旅遊……
– 這種行為叫做賄賂
– 被賄賂教育長大的孩子並不喜歡遵守規矩或者好好表現這件事本身,他只是為了得到外部獎勵。他並沒有學會究竟為什麼要這樣做。
以消極後果作為懲罰
– 你以後還敢這樣嗎?暫停一切活動,去站著;我數三下,1,2,3!
– 分清楚直接後果和消極後果:孩子貪玩錯過了晚飯時間,結果沒飯吃。這叫做直接後果,家長可以給孩子解釋為什麼沒飯吃,不用生氣。孩子貪玩打碎了花瓶,家長懲罰不許看動畫片,這就叫做消極後果,孩子會感到家長負面的情緒,並學會用暴力溝通的方法對待他人。
📷
體罰
– 懲罰性的威脅可能會暫時奏效,但孩子從中學到的唯一道理就是害怕家長發火或者不要自己而不得不服從。他遲早還是會再次犯錯的。因為騙人被打的孩子,只會撒更好的謊。
– 最重要的是,孩子從你這裡學會了暴力是管用的。
對孩子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以及忽略孩子的性格特徵
– 希望孩子超越年齡的懂事
– 希望孩子和心目中的理想孩子一樣
二、情感引導
什麼是情感引導?
情感引導就是向孩子傳授情感規則,讓他們知道如何辨認情感並且以恰當的方式來表達。
我的解讀:孩子哭鬧、吵嚷、冷暴力對待你,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從小沒有學會用正確的方法表達和處理自己的情感,可能父母也不會。情感引導是在孩子表現出情緒的時候準確地教會他這種情緒叫作什麼,我們可以怎麼做。
接下來我們會通過大量實例幫助大家學會情感引導。
問自己幾個問題吧
當你管教孩子的時候,請自問:
– 我有沒有否定、忽視或者輕視孩子的感受?
– 有沒有用打擊孩子的方式去懲罰或者教訓他們?
– 有沒有用消極的方法去驅動他們?
如果回答是肯定的,請思考你的替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