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語
你是否有過這樣一種體驗?迎著風慢跑,壞心情隨汗液排出了體外;地鐵上,讀到一本好書,竟然坐過了許多站;某天上班效率奇高,前一天的難題,輕鬆搞定。當你全身心地投入某件事,達到忘我的程度,並由此獲得內心的秩序與安寧時,一種極大的滿足感悄悄地潛入了你的心,使你快樂。這就是本書探討的“心流”體驗。這本書將為你係統闡述心流的理論、進入心流狀態的條件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獲得心流的方法,為你鋪就通往穩定幸福的高速公路。
以下內容為《心流》一書精華解讀的部分內容,成為樊登讀書會APP的VIP會員即可獲得全部解讀內容。以下內容供廣大書友們學習參考,未經允許不可用作商業用途。
一、心流,快樂的源泉二、控制意識、改善體驗的品質三、心流的構成要素四、在日常生活中尋找心流
為什麼說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是積極心理學的奠基人?心流在心理學界又有著怎樣的歷史地位和現實意義?在開始正文之前,我們有必要先介紹一下心流理論的背景知識。20世紀末,積極心理學在學界掀起了一場革命,它質疑心理學不應該只關注病態的心理問題,認為研究人類的積極心理品質(幸福)也是非常重要的。在2000年1月,馬丁·塞利格曼和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發表了論文《積極心理學導論》,為學科奠定了理論基礎。而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下文簡稱米哈里)更是憑藉其心流理論,為積極心理學打下了重要的基礎。關於本書的內容,社會學家鄭也夫在序言中總結得很妙,他說:“米哈里在本書的全部研討都是在證明幸福不是人生的主題,而是附帶現象。幸福是你全身心地投入一樁事物,達到忘我的程度,並由此獲得內心秩序和安寧時的狀態。”心流能帶給你的,不只有幸福感,還有價值更高的東西。
一、心流,快樂的源泉
社會在進步,幾百年前的奢侈品,如今都走進了普通百姓的家中。我們比古人更長壽、更健康、生活條件也更優越了,按理說,應該覺得夠幸福了吧?事實卻截然相反。人類不滿的根源月入三四千的時候,不快樂;月入三四萬的時候,還是不快樂。追求幸福似乎成了人類永恆的母題,人們永遠在追逐,也永遠追不到。正如愛默生所言:“我們對生活有種種期許,卻從未真正生活過。”這些感受都源於我們內在秩序的缺失,它是一種生命沒有意義、不值得繼續的感覺。
1.宇宙的混沌
老子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宇宙初創之時,並沒有以人類的安逸舒適為念。個人的力量撼動不了宇宙的運作方式。對與生活質量緊密關聯的外在力量,我們的影響力實在是不足為道。歸根結底,我們對自己的觀感、從生活中得到的快樂,直接取決於心靈如何過濾與闡釋日常體驗。
2.無止境的慾望
每個人對於自己這輩子希望完成的事,大致總有個模糊的概念,目標達成的程度就是衡量生活品質的指標。然而,慾望總是在膨脹,提高生活品質是永遠沒有盡頭的苦差事,就像人們掛在驢面前騙它往前跑的胡蘿蔔一樣。其實,只要我們在奮鬥的過程中覺得愉快,設立新目標也沒什麼不好;但問題就在於一般人總把所有心力放在新目標上,不能享受此刻當下,也因此與知足的快樂絕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