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道德修養、社會政治理想、教育思想、孔門人物品藻、生死天命觀等方面,在“知識正確”和“價值觀正確”的基礎上,以散文化的筆觸、雋語性的思辨,對孔子言論進行解讀,體悟孔子的思想智慧和正知正見,闡發孔子思想的現代價值,傳遞文化的涵養和力量。
📷
鮑鵬山
鮑鵬山,文學博士、作家、教授。安徽六安人,就讀於安徽師大中文系,畢業後支教青海,在青海師範大學任教17年,現為上海開放大學(原名為上海電視大學)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兼職教授,中國孔子基金會學術委員會委員等。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古代文化的教學與研究,在中國思想史研究、文學史研究方面都有突出的成績。擔任央視《百家講壇》、上海電視台《東方大講壇》、上海教育電視台《世紀大講壇》、山東教育衛視《新杏壇》等欄目的主講嘉賓,粉絲眾多!他在《百家講壇》上主講的《新說水滸》人氣爆棚,創下自2008年10月以來百家講壇的最高收視率,易中天先生對他的評價頗高:“鮑鵬山《新說水滸》有古龍之風,有三強——文學性強、節奏感強、思想性強,比《水滸》有思想,比學術論文有意思。”
以下內容為《孔子如來》一書精華解讀的部分內容,成為樊登讀書APP的VIP用戶即可獲得全部解讀內容。
以下內容供廣大書友們學習參考,未經允許不可用作商業用途。
一、鮑子的孔子情結
二、如何讀懂孔子
三、孔子與如來
一、鮑子的孔子情結
古之所謂“子”,老師或有道德有學問之人也。 《孔子如來》的作者——鮑鵬山教授被他的朋友們戲稱為“鮑子”,當然以鮑先生的學識道德,他是當的起這個“子”。
📷
鮑子著作等身,出版有《中國人的心靈——三千年理智與情感》《風流去》《鮑鵬山新說水滸》《寂寞聖哲》《附庸風雅——第三隻眼看詩經》《致命傾訴》等著作三十多部。他是全國多家雜誌的專欄作者,作品被選入多種文集及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全國統編高中語文教材(《莊子: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莊子:永恆的鄉愁》 )。 20世紀90年代,在賈平凹《美文》上開“再讀聖賢”專欄,持續三個年頭,聲譽鵲起。鮑子的學術散文,可以說是繼季羨林、余秋雨之後新一代學人散文的翹楚,有人認為他的散文較之余秋雨更為出色,因為鮑子更為純粹,而秋雨則世故了許多。
贾平凹在给鲍子的《寂寞圣哲》的序言中谈到他:“人是黑黑的,言语不多,很憨诚的那一类;……但我记住了一个细节:他的孩子没有上桌吃饭,因为新买了一盘积木,一个人坐在屋角一声不吭玩了三个小时动也不动。知其子便知其父,我倒敬畏他是一个有心劲而能认真又沉得住气的人”。谈他的文:“本书的尖刻得之于宽博,幽默得之于智慧,恣肆得之于安详,尤其内力的张合俯仰,语言的顽劲皮性,是我接读书稿中最好的一位,这本书使圣贤庸行,大人小心,使我们不知不觉而知觉。”过了这么多年,大作家笔下的形象几乎没变,但作品却愈发得见功力了。
易中天先生說鮑子有古龍之風,賈平凹先生談鮑子之文顯然有老莊的辯證發微之處,但鮑子寫了那麼多的聖賢,他的偶像卻是孔子,這不奇怪,比起他的“不羈,見血性,多幽默,更溫婉多情”,他得之於父親的“仁厚”和“責任感”更是核心。他研習《論語》多年,曾出版了《論語導讀》《孔子傳》《說孔子》《孔子是怎樣煉成的》等多部有關孔子的著述。輯入《孔子如來》的七十多篇文章,是鮑子在《光明日報》三年多專欄寫作的結晶。
鮑子是有孔子情節的,他在為樊登讀書解讀的視頻中“毫不遮掩”地為他的偶像“拉票”:“一本《論語》讀完了你至少要喜歡上孔子吧”;“聖人有巨大的人格上的魅力,他讓我們愛上他”。在北大回答一個學生的“如何理解孔子和中國的關係”的問題時,鮑子更是拋出了兩句高言:“孔子是中國歷史的一個核心”;“如果中國有未來,這個未來一定有孔子”。聽明白了嗎?鮑子說了,孔子是我們中國歷史、文化的過去和未來的“核”,這個核無可替代。
📷
還有一個細節,鮑子抱著極大的希望觀看了2010年發哥主演的《孔子》後大為失望,在媒體的採訪下發了一通批評,引來了名導胡玫和編劇何燕江的肝火大動,這番嘴仗打下來,倒是愈發讓人喜歡鮑子了,特別鮑子是對編劇加的那句於丹體的“如果人不能改變世界,那應該改變自己的內心”嚴重耿耿於懷,也許按照當下流行的雞湯語式來看,毫無問題。但這哪裡是孔聖人的情懷,連一個看大門的都知道孔子“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所以鮑子憤怒了,別的小錯小誤扯扯也就罷了,關於思想、氣節之誤,焉能如此?
也許太多人的眼裡,孔子只是個老學究,教人一味“三綱五常”的愚忠,所以中國人久而久之就有了“儒家教人當奴才”的一概印象。加之上世紀初的“新文化運動”和七十年代的“批林批孔運動”,使得孔子本人卻遭受到了史無前例的厄運。要知道自有孔子以來,他基本就是中國2500年曆史的中華民族的信仰核心。即便在秦皇時期,也沒有明確把孔子作為一個敵人來對待。這場厄運實則也是我們中華民族遭受的一個厄運。
所以,鮑子帶著我們思考這樣兩個問題:第一孔子是不是我們在這兩場運動中所講的中華民族落後的總根源?第二,如果我們中華民族要走向更美好的未來,我們是不是必須要拋棄孔子?
世界誤解了孔子,所以鮑子有話要說!
二、如何讀懂孔子
.《論語》在講什麼
《論語》之於中國,相對於《聖經》在西方的地位也毫不遜色。但500多篇16000多字的語錄體的“超文本”格式給了後人無限解讀、發揮的空間。不誇張地說,每一個《論語》的讀者都有一本自己的《論語》,但是不是孔子他老人家的本來意思,就不得而知了。孔子需要正本清源,《論語》也需要正本清源!
鮑子曾經在百家講壇講過《孔子是怎樣煉成的》,還寫了《孔子傳》,但更多的是在講孔子的生平,對於孔子思想裡面很多的一些細節的問題,沒有做充分展開。而《孔子如來》則是一本談孔子思想的書。在這本書裡,鮑子力圖對孔子的諸多言論進行一個比較正確的、合乎孔子本來意思的解釋,用複旦大學傅傑教授的話說,鮑子解讀孔子的不同尋常之處主要有兩點:即力求“知識正確”———對史實盡可能作客觀地敘述,力求“價值觀正確”———對是非盡可能作明確的判斷。
📷
關於對孔子的記載,重要的有司馬遷《史記》裡面的兩篇:《孔子世家》與《仲尼弟子列傳》;王肅的《孔子家語》;《左傳》跟孔子相關的內容;《禮記》裡面跟孔子相關的內容。
但請讀者註意,切勿引用任何《莊子》里關於孔子及其弟子的記載評論,莊子是講故事、寫文章的高手,他的故事是用來類比道理的,從來不對真實性負責。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論語》,還有論語幾個重要的註解版本,朱熹的《四書集注》,現代錢穆的《論語新解》,楊伯峻的《論語譯註》是必不可少的。
《論語》與其他書是截然不同的,在《孔子世家》《孔子家語》中有人問了孔子很多知識性的問題,孔子做了回答,但在《論語》中卻沒有任何知識性的問答。
📷
著名的“樊遲問稼”卻狠狠地吃了老師的閉門羹。 “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在樊遲走後,還送了他三個字“小人哉”,後人以此來批判孔子看不起基層勞動人民,其實孔子出身貧寒,自幼喪父,未及成年時母親也早亡,豈能不知基層勞動者的甘苦。
但孔子志不在此,他希望他的學生不要關注於這些屑小問題,而是如“禮、義、信”這樣的關於社會文明進步的大問題。所以,可見孔子更關心的是社會價值問題,而500多則論語討論的都是價值問題。
當然價值之類的社會學命題不同於自然科學的研究成果,並非天然客觀正確,也並非存在著一定的標準答案。那麼孔子當時提倡的價值觀放到今天還能適用嗎?我們且看兩個例子。
📷
以直報怨。當有人問孔子“以德報怨”可以嗎,孔子沒有直接回答可、否!而是巧妙地問了一句“何以報德?”這個反問非常巧妙,假如我們提倡以德報怨,那麼也只能推理出以德報德,那麼可見無論別人對你如何,你只會一味對別人好,如果推及到組織、國家,就是好賴不分、公正不行。那麼“以怨報怨”如何呢,顯然這是一種“黑吃黑”的黑社會行徑。
而孔子提倡的以正直、公平的“直”來報答“怨”,則跟我們當下的企業、政府治理理念一致。可見,《論語》上這麼簡單的22個字“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背後則蘊含了深厚的社會治理理念。
子為父隱,父為子隱:這則故事裡有一位楚國的名人——葉公翩翩登場,葉公雖然言行不一而為歷史留名,但他在治理楚國負函(今河南信陽)時卻頗得令名。孔子訪問楚國路經負函,葉公殷勤接待,席間,為了顯示自己治理成就,誇口道:“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 孔子則很不以為然:“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意思就是葉公說:“我的家鄉有個正直的人,他的父親偷了人家的羊,他告發了父親。”孔子說:“我家鄉的正直的人和你講的正直人不一樣:父親為兒子隱瞞,兒子為父親隱瞞。正直就在其中了。”這句話初看起來很有問題,夫子的境界並不高啊,怎麼做了偷竊這等下等的事,兒子揭發老子反而不是正直了?不是還有個大義滅親嗎?
鮑子認為倘若這句話沒有很好地展開,讀到這裡還真有些糊塗,包括一些學者認為正是這樣的思想導致了腐敗產生,但事實上倘若我們這樣想想,如果社會鼓勵父子、夫妻、兄弟互相揭發的話,那麼這個社會的人們還有什麼可以值得相信的呢?親親互隱的法律制度在漢朝以來以及許多國家都推行了,這些國家也並沒有比未推行親親互隱制度的國家有更顯著的腐敗。
武漢大學的郭齊勇先生為此還專門編了一本論文集,把兩種不同的觀點的論文都編在一起,稱為《儒家倫理爭鳴集》。事實上,也正是這樣的討論推動了我們的《憲法》在2011年修訂的時候,專門就證人舉證時,排除了直系親屬。
那麼該如何思考這個問題呢,鮑子給出了一個非常好的思考框架,就是兩者都有益處時(舉證則有助於社會懲罰壞人;互隱則有助於維護人倫親情),如何考慮取捨,顯然從社會發展秩序來看,血緣倫理的優先序要更高,價值也更高,而且這種親情倫理一旦破壞,則很難彌補,而法律舉證則顯然有其他渠道可以補上。
類似這樣的例子非常之多,讓我們不得不欽服孔夫子的思慮之深!當然,《孔子如來》這70多則的美文、哲文會帶你深入去思考這樣的倫理哲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