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對時間的敏感度,是今人望塵莫及的:
春天的一絲和風到了,那是“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夏天的一縷荷香來了,那是“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秋天的一滴露水凝了,那是“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冬天的一片雪花飄了,那是“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每個季節都有每個季節獨特的美,順時而動,正是天人合一之道。蒙曼老師這本書,精選四季最好的唐詩,幫我們開啟更細膩的視角,讓我們看見不曾覺察的四季之美。
蒙曼
著名歷史學者、中國詩詞大會評委、百家講壇主講人、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教授,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 2002年至今在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任教,主要研究領域為隋唐史及中國古代婦女史。 2007年登上央視百家講壇,2016年起擔任中國詩詞大會節目評委,並以其深厚的學養和探幽入微,幽默風趣的點評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
以下內容為《四時之詩》一書精華解讀的部分內容,成為樊登讀書APP的VIP即可獲得全部解讀內容。
以下內容供廣大書友們學習參考,未經允許不可用作商業用途。
一、春天的詩
二、夏天的詩
三、秋天的詩
四、冬天的詩
蒙曼在《四時之詩》中,評點了32首唐代頂尖詩歌,本文將選取本期作者光臨中談到的6首完整呈現;剩餘的詩歌,以原文對應節氣的形式呈現。如果你喜歡蒙曼老師講解的唐詩,可以找來原書細細品讀。
📷
一、春天的詩
春天是萬物萌動的季節,春天是桃紅柳綠的季節,春天也是最具詩情畫意的季節。中國古代的詩人固然是一年四季都寫詩,但寫得最多的還是春天。
李白《子夜吳歌·春歌》
花落花開,四季在唐詩中輪迴。李白恰好有一組五言古詩《子夜吳歌》,寫的也是春夏秋冬四季。本章及第三章,將挑選其中春歌、秋歌兩首,著重解讀。
子夜吳歌·春歌
李白
秦地羅敷女,采桑綠水邊。
素手青條上,紅妝白日鮮。
蠶飢妾欲去,五馬莫留連。
《子夜吳歌》最早叫《子夜歌》,相傳是晉朝一位名叫子夜的女郎所創之調,比較哀怨,後來發展成五言四句的小詩,被收進六朝樂府之中,因屬吳音,故稱《子夜吳歌》。這些歌謠出自民間,帶著江南水鄉特有的靈秀之氣,寫得既質樸,又動人。唐朝詩人李白這組《子夜吳歌》,正是對這類民歌的借鑒與創新。
寫什麼,最能夠體現春天呢?
李白選取漢樂府《陌上桑》中采桑女秦羅敷的故事起興:“秦地羅敷女,采桑綠水邊。”采桑本就是經典的女紅,又是最富有春天氣息的工作,再沒有什麼比這更適合春天的了。此處“采桑綠水邊”比《陌上桑》原文“采桑城南隅”更好,因為綠色,詩歌所描繪的不再僅僅是一個方位,更有了春天的氣息。
接下來就更妙了,《陌上桑》原文花了大量篇幅刻畫秦羅敷之美,到了李白這裡,被簡化成“素手青條上,紅妝白日鮮”這十個字,聚焦於美人手部動作,盡顯顏色之美:素手是白的,青條是青的,紅妝是紅的,白日呢,彷彿打了高光一樣,所有的顏色都鮮明起來了,所有的動作也都活潑起來了。不再依賴於華貴的首飾裝扮,羅敷姑娘的青春明艷已躍然紙上。
接下來,按照《陌上桑》的劇情發展,太守路過時見到羅敷姑娘,被她的美貌深深地吸引了,歹意頓生,想要把她帶回家裡,金屋藏嬌。羅敷姑娘是怎麼回應的呢?在《陌上桑》原來的故事中,羅敷姑娘懟了一大段話,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你以為你厲害,我丈夫比你還厲害,我怎麼會看上你呢!痛快是痛快,也不禁讓人擔憂,如果羅敷姑娘只是普通的采桑女,難道就要被欺負了嗎?
但是,李白改寫了這一段,只用兩句,便將原文的精神昇華了:“蠶飢妾欲去,五馬莫留連。”羅敷姑娘說:“我的蠶寶寶餓了,我要回家了,你這五馬駕車的太守,休要再跟我糾纏了!”這是羅敷對使君最大程度的輕蔑,你在我心目中的分量,還不如我的蠶寶寶!如此一來,人物形象立刻飽滿了,羅敷沒有借助任何外在的力量,而是僅憑自己的內心就發出了這樣的聲音。這是采桑女的鋒芒,也是青春的鋒芒。
📷
杜秋娘《金縷衣》
春分時,蒙曼推薦了《金縷衣》,這是令她印象最深的詩歌之一。它的熱切、它的婉轉,不像一首詩,更像一首歌。
金縷衣
杜秋娘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這是中唐時期一首著名的流行歌曲,作者不詳。傳說,歌女杜秋娘的《金縷衣》唱得最好,這首曲子讓她屢次逢凶化吉。所以在《唐詩三百首》裡,它的作者乾脆就寫成了杜秋娘。
杜秋娘十五歲時成為浙西觀察使李錡的侍妾,後因李錡謀反被鎮壓而淪入宮中。唐憲宗愛聽《金縷衣》,杜秋娘一展歌喉,很快成了他的心上人。憲宗死後,她又因《金縷衣》唱得好,意外感動了唐穆宗,成為漳王的保母(相當於人生導師)。後來,漳王不幸淪為政治犧牲品,杜秋娘也被趕回了老家潤州。杜牧為她所寫的《杜秋娘詩》,感時傷世, 歷來評價堪比白居易的《琵琶行》。
《金縷衣》到底有什麼魔力,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我們先看前兩句:“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金縷衣是金線編織的衣服,極其貴重,作者卻說“莫惜”,要珍惜“少年時” 。因為“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青春一去,永不回頭。這道理是老生常談了,新意何在呢?細想一下,這可不是老夫子在諄諄教誨,而是一個年少的女子,用灼灼的眼睛看著你,跟你一再殷勤致意,盼望你振奮,盼望著你有所作為。
後兩句,”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將人生的美好比成花,讓你趕緊去追求,去體味。你的青春有時間限度,別人的青春也有,世界上一切的機會、一切的美好,都不會原地不動,永遠只等著你。
通篇看下來,這首詩用足了回環往復之美。前兩句是莫什麼什麼,須什麼什麼,後兩句是須什麼什麼,莫什麼什麼。前兩句是反复地教你“惜”,後兩句是反复地催你“折”。似這般一唱三歎,真是蕩氣迴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