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曾經好奇,中華民族從何處來,那麼,最久遠的、可靠的答案,大概就數《春秋》了。
嚴肅了說,它被列入四書五經,記錄著民族早年的記憶和智慧,讓無數人為之皓首窮經,苦苦求索其中的微言大義。
往通俗了說,它是一本抵一萬本的故事書,作為庶子的小白,是怎麼當上齊桓公的?流亡在外的重耳,是怎樣逆天改命,當上晉文公的?好色的夷君楚莊王,又是怎麼成為一代霸主的?
一個個起點文都想不到的巨變,精彩程度絕對讓人嘆為觀止。
顧頡剛,中國現代學術大師,古史辨學派創始人,中國現代民俗學、歷史地理學奠基人。先後在廈門、中山、燕京、北大等多所大學任教授,曾創辦樸社、民俗學會、禹貢學會等,主編《燕京學報》《禹貢半月刊》等。 1954年後歷任中國(社會)科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他是錢穆的伯樂,譚其驤、童書業、楊向奎、侯仁之、白壽彝、唐德剛等史學名家共同的老師。
本書原名為《春秋史講義》,由顧頡剛和童書業合作。
以下內容為《春秋》一書一書精華解讀的部分內容,成為樊登讀書APP的VIP即可獲得全部解讀內容。
以下內容供廣大書友們學習參考,未經允許不可用作商業用途。
引言:春秋是一場大戲
一、 春秋政治史
1.鄭國獨強
2.齊桓霸業
3.晉文霸業
4.楚國的強盛
5.吳越爭霸
6.春秋的特點
二、春秋社會史
1.春秋時的經濟情形
2.春秋時的政治制度
3.社會風俗
4.宗教學術
引言:春秋是一場大戲
關於《春秋》我們有必要做一個簡單的科普,因為它是關於中華民族最早靠譜的記憶,位列四書五經!
西周末年,昏聵的周幽王一味寵愛妃子褒姒,改立她及其子為王后和太子,逼反了太子的母舅申侯,聯合西夷、犬戎破週都,殺幽王,但西方已被戎族佔據,周平王只好東遷到洛邑,西周結束,開始了春秋時代,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至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總共295年。魯國史官把當時各國報導的重大事件,按魯國紀年方式記錄下來,簡括起來就把這部編年史名為《春秋》,其後孔子依據魯國史官所編《春秋》加以整理修訂,成為儒家經典之一。
春秋不同於西周時期,其主要原因在於王室日漸衰微,而諸侯力量日強,加之其時西戎東夷、南蠻北狄的侵擾不斷,就形成了那個小國林立,戰爭不斷,大家輩出,群雄爭霸的局面。
先說國家,除了齊國、晉國、秦國、楚國、宋國、鄭國、衛國、魯國、吳國、越國外,大概先後有120個國家;就戰爭而言,知名的有繻葛之戰、鞍之戰、長勺之戰、泓水之戰、城濮之戰、崤之戰、邲之戰等等;就大家而言,擁有管仲、孔子、墨子、老子、孫武等儒道法墨名兵家的代表人物;群雄爭霸自不必說,鄭莊、齊桓、宋襄、晉文、秦穆、楚莊、闔閭、勾踐這一干人物構成不同說法的“春秋五霸”……
春秋是一場大戲,角色、故事、人物精彩紛呈,快來揭開大幕吧……
一、春秋政治史
鄭國獨強
春秋最初期的歷史主要是鄭、宋、魯、衛、齊、陳諸國的歷史。彼時王室式微,只得依附諸侯立國,而當時,與王室關係最密切的是晉、鄭兩國。而晉分裂成晉、曲沃,內部征戰不休。於是,王室最重要的屏障,就只有分封不久的鄭國。此時,鄭國當政的是鄭莊公寤生,春秋開篇講得就是他的故事。
克段於鄢
鄭莊公還有一位親弟弟叫共叔段,母親姜氏不喜歡莊公,偏愛共叔段,屢次請求鄭武公改立共叔段為太子,但武公不同意廢長立幼。莊公即位之後,姜氏又為共叔段要求封邑,先要製邑,因為是險塞,莊公不肯,後來,姜氏又要求京邑,莊公答應了,封共叔段為京城太叔。
但共叔段有母親撐腰,不安於此,各種“作”開始上演了:違規建城牆,將西鄙劃到自己領土中,招兵買馬……而莊公則很能“裝”得住,大臣來報告共叔段的種種不安分,他每每表現得很無奈,總是用“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搪塞過去。最後,當他聽說共叔段母子約好謀逆的日期時,對臣下說:“可矣”。然後率兵一舉打敗共叔段,並軟禁了母親姜氏。
我們常聽“春秋筆法”、“微言大義”,此案是極好的解釋,後人說莊公可謂是“釣魚執法”的第一人,他故意縱容共叔段,使其走上不歸路,最終一舉剪除。春秋說“鄭伯克段於鄢”,直呼其名,且用一個對敵人才用的“克”字,諷刺他有違兄弟孝悌之義,一字之用,道明了史家的態度。
繻葛之戰
共叔段之亂,引來了其他諸侯國干涉,共叔段的兒子逃到衛國,衛國聯合宋、陳、蔡伐鄭,但鄭莊公沉著應對,各個擊破,國力日盛,陳、魯、宋、齊都開始親鄭。漸漸地,居然直接挑戰周王室。
先前,鄭武公和鄭莊公都曾是周平王的卿士,且鄭國是周王室最重要的屏障,因而握有王室權柄。後來,周平王想要平衡鄭國權力,想把政權分一半給虢國。鄭莊公心生怨恨,平王向他保證並無此事,為使他寬心,把王子狐送到鄭國做人質,鄭國太子忽也到周朝做人質。
周桓王即位後,真的打算把政權分給虢公,鄭莊公聽說後,就派大將祭仲帶兵割了周地的麥和穀子。周桓王把鄭莊公的政權完全剝奪,莊公也不再朝見周天子。周桓王大怒,召集了蔡、衛、陳等諸侯,御駕親征討伐鄭,鄭國起兵抵抗,雙方在繻葛大戰。鄭國以魚麗之陣大敗周王。從此,王室權威一落千丈,諸侯國勢力增強,競相爭霸。
齊桓霸業
鄭莊公去世後,鄭國發生內亂,王位在昭公、厲公、公子亹之間更迭轉手,國勢衰落。而當時齊國國力漸強。
魯桓公十八年,齊襄公聽說鄭國高渠彌弒鄭昭公,立昭公弟弟公子亹為君,便想替鄭國討賊,藉以擺出盟主的架子。在首止,齊襄公殺了公子亹,車裂高渠彌。此後,齊國又號召諸侯,一同伐衛,止住衛國的內亂。同時,齊國一步步滅了紀國,將紀國土地納入版圖。
及瓜而代
這時,齊襄公幾乎成了霸主。可惜,因為“及瓜而代”的事件,霸業未成。先前,齊襄公派大夫連稱、管至父去駐守葵丘,許諾第二年瓜熟時遣人接替他們。但是,期滿之後,二人請求接替,襄公不准。因此,二人怨恨襄公。當時齊國有個宗室公孫無知,是襄公叔父的兒子,很受襄公的父親寵愛,一切待遇都和太子一樣。
襄公即位以後,他的待遇被降低,因此也怨恨襄公。於是他們聯合起來圖謀作亂。魯莊公八年,齊襄公遊姑棼,打獵受了傷,連稱等人趁機殺了襄公,擁立公孫無知為君,不料,無知又被大夫壅廩所殺。當時,襄公的庶弟公子糾和公子小白分別在魯國和莒國,二人接到消息立刻趕回齊國。
管仲射鉤
當時,管仲、召忽輔佐公子糾,鮑叔牙輔佐公子小白。管仲截斷從莒國到齊國的路,並一箭射倒公子小白,繼續護送公子糾回齊國。然而沒想到小白卻先行回國即位,是為齊桓公。原來管仲的箭射到了小白的衣帶鉤,小白佯死騙過了管仲。
齊桓公即位之後,立即發兵,大敗魯國,逼迫魯國殺死公子糾,獻出管仲、召忽。召忽自殺,管仲卻做了囚犯,由齊兵帶回國。當時齊軍的主帥鮑叔牙勸齊桓公重用管仲:“您如果只想治理齊國,有高傒和我也就夠了。您如果想成就霸王之業,沒有管夷吾不行。夷吾所居之國,其國必強。”
管仲和鮑叔牙是好朋友,早年間兩人一起做生意,管仲多分錢,鮑叔牙不覺得他貪,因為知道他貧困,管仲曾經為鮑叔牙辦事而結果更糟,鮑叔牙不覺得他愚笨,而是知道時機不對。他們兩人的交情,被後世譽為“管鮑之交”。在鮑叔牙的舉薦下,齊桓公果然赦免射鉤之罪,並且重用管仲,終成為春秋五霸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