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容為《正見》一書精華解讀的部分內容,成為樊登讀書APP的VIP即可獲得全部解讀內容。
以下內容供廣大書友們學習參考,未經允許不可用作商業用途。
引言:如何才是佛教徒?
一、造作與無常
二、情緒和痛苦
三、一切是空
四、涅槃超越概念
引言:如何才是佛教徒?
一個基督教徒有著很明確的身份,但一個佛教徒似乎是模糊的。手持念珠,會背誦心經,著急時會喊阿彌陀佛算不算佛教徒?只有皈依儀式之後的居士才算佛教徒嗎?甚至我們很多人都會問自己究竟算不算佛教徒?其實如果一個人接受下列四項真理,他就是佛教徒:
①一切和合事物皆無常(諸行無常)
②一切情緒皆苦(諸漏皆苦)
③一切事物皆無自性(諸法無我)
④涅槃超越概念(涅槃寂靜)
以上就是佛陀宣說的四法印,其中沒有任何道德性或儀式性的內容,也沒有提到善惡。它們是根據智慧而來的實際真理。相信和認可四法印,就是佛教徒所謂的“正見”。
一、造作與無常
佛陀不是神,是個凡人,淨飯王之子。
占星家預言太子將來會出家,於是淨飯王盡量不讓他接觸不美好的事物。但成年後的悉達多依然看到了生老病死的種種苦態,為了讓自己的家人和子民免於生老病死的折磨,悉達多決定去探求離苦得樂的真理。
他悄悄離開皇宮,獨自苦修。
而我們作為普通人,看到世間的痛苦,只會用好玩的事情作為轉移注意力的撥浪鼓。我們像小孩子一樣迴避著無常,好像無常並不存在一樣。
佛陀的發現
完全不憑藉任何科學工具,悉達多太子以吉祥草為墊,坐在菩提樹下,探索人類的本性。經過長時間思維,他終於悟到了:一切萬有,包括我們的血肉,我們的情緒和感受,都是由兩個以上的元素組合而成。兩種或多種元素和在一起,新的現象就會產生。沒有一個產物可以獨立於其個別元素。相信它真實獨立存在,是最大的騙局。整個宇宙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因此一切事物都會改變。這就是無常。無常並不意味著死亡,而是意味著變化。
通過這個了悟,悉達多終於找到了一個方法以解除死亡的痛苦。他接受了變化是不可避免的,而死亡只是這個循環的一部分。如果能了解一切都是無常,就不會攀緣執著;如果不攀緣執著,就不會患得患失,也才能真正完完全全地活著。
無常是好東西
當佛陀說一切和合皆無常,他並不認為那是壞消息,而是簡單、科學的事實。
我們能認清因緣的不穩定,就會了解自己有力量轉化障礙,並且完成不可能的任務。而絕望或者盲目,都是相信恆常的結果。
無常的概念並非預言世界末日或天啟,它也不是對人類罪惡的懲罰。它沒有本具的正面或負面,只不過是事物和合的過程之一部分而已。
我們通常只想要無常的一部分,而不要全部。真正的解脫來自領受整個循環而不是緊緊抓住自己喜歡的部分。
二、情緒和痛苦
問一個佛教徒“什麼是人生的目的?”是不恰當的。
因為這個問題是假設在億萬年前有某個人或神設計了一個人生目的。這就是有神論的觀點。
佛教徒不相信有一個全能的創造者,也不認為生命的目的已經或需要被決定和定義。更合適的問題是“什麼是生命?”這個問題的答案非常明顯:生命是一個巨大的和合現象。每個生命都追求快樂,但快樂是完全因人而異的,並且會因為任何因素的變化而變質。即便是看似有益的宗教原則,也可能變成嚴苛的宗教教條,造成人們不必要的內疚和自卑。人們想盡一切辦法追求快樂解決痛苦,但辦法越多,等量的頭痛也就產生了。
佛陀發現,追本溯源,導致痛苦的是人的情緒。事實上,情緒即是痛苦。
一切情緒都生起於自私。也就是說,它們都與執著於自我有關。
情緒雖然看似真實,但不是一個人本具存在的一部分。只是特定的因緣聚合在一起生起的。
基本上所有的情緒都是一種偏見,在每一種情緒之中,都存有分別心的成分。如果你認真地想要根除痛苦,你必須培養覺知,留心你的情緒,並且學習如何避免被情緒鼓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