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華民族一脈相承的幸福,詩歌是首當其衝的功勞……
豪放派、婉約派、山水派、田園派、邊塞派、桐城派、虞山派……
初唐四傑、永嘉四靈、蘇門四學士,建安七子、竹林七賢……
他們或吟詩作對,郊外踏青,竹林集會,長亭送別,飲酒行令,擊節高歌,……
無詩不能言:激昂高亢,沙場點兵,哲思湧現,田園風光,戀人細語,兒女情長,家國情懷……,乃至你如果有一位詩界的好友,比如汪倫、元二,一不小心就青史留名,傳唱永遠。
林語堂曾言,“如果沒有詩歌——生活習慣的詩和可見於文字的詩——中國人就無法倖存至今。”此言不虛,身為中國人,如果不懂中國詩,無論如何都是一種缺憾。
想知道你詩歌上的那位偶像在不在八大之列,那就開卷有益吧。
📷
胡懷琛
胡先生是民國時期著名學者,曾任《神州日報》、《中華民報》及商務印書館編輯。後加入南社,與柳亞子先生共主《警報》和《太平洋報》筆政,並執教中國公學、滬江、持誌等大學。研究領域涉及文學史、哲學、詩歌、小說等多個領域,作品多達百部。
以下內容為《中國八大詩人》一書精華解讀的部分內容,成為樊登讀書會APP的VIP會員即可獲得全部解讀內容。
以下內容供廣大書友們學習參考,未經允許不可用作商業用途。
一、好詩的評判標準
1. 詩與非
詠史詩和弔古詩
詠物詩和比興詩
紀事詩和感事詩
假情感和真情感
2. 新詩與舊詩
3. 情感超越新舊的問題
思想、事實新舊的問題
體裁新舊的問題
二、中國八大詩人
1. 屈原
2. 陶淵明
3. 李白
4. 杜甫
5. 白居易
6. 蘇東坡
7. 陸游
8. 王漁洋
三、如何寫詩
1. 如何動筆寫詩
就語言為詩
關於音節的話
一、好詩的評判標準
1.詩與非詩
詩人作詩,使用文字來表現自己的情感,而不僅僅是簡單地用文字填補紙上的空白。詩是人們情感的表現,所以每首詩裡都有人們的情感。雖然有時詩的中間也有外面的事實,或者作者的思想,但終必以情感為主;倘若沒有情感,那就不能稱作是詩了。
① 詠史詩和弔古詩
本來詠史詩是以客觀的角度評判歷史上的人物,弔古詩是作者寫他對於對古蹟而生出的感概。在舊體詩裡極不容易辨別哪一種算是真正的詩。
詠虞姬
吳永和
大王真英雄,姬亦奇女子。
惜哉太史公,不紀美人死。
烏衣巷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兩首詩,《詠虞姬》為詠史詩,《烏衣巷》為弔古詩。前一首客觀地評價虞姬,沒有情感融入;後一首則是對烏衣巷所生髮的感慨,看似平淡,卻意味無窮。這樣看來,詠史詩和弔古詩就很容易區別清楚了。
② 詠物詩和比興詩
詠物詩是以客觀的角度記一事物,而比興詩則是作者對此物所生髮的感慨,或藉此物,抒發自己的情感。一般說來,比興詩是詩,而詠物詩不是詩,但兩者很難分辨。
山居雜詩
元好問
瘦竹藤斜掛,叢花草亂生。
林高風有態,苔滑水無聲。
東欄梨花
蘇軾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我們以這兩首詩作比較,就可以明白:前一首詩寫竹、藤、花、草、木、林、風、苔、水,雖然都寫得好,但是卻沒有和人發生關係,所以說它是詠物詩。後一首寫梨花,卻從梨花中感受到人生無時的悵惘,所以說它是比興詩。
兩首詩對比來看,還是後一首比前一首好,因為它擁有作者的情感。
③ 紀事詩和感事詩
所謂紀事詩就是以客觀角度記述一件事,所謂的感事詩是作者抒寫他對於此事所發生的感慨。兩者的區別在哪裡呢?
田園雜興之一
范成大
昨遣長須藉踏車,小池須水引鳴蛙。
今朝一雨添新漲,便合翻泥種藕花。
劍門道中遇雨
陸游
衣上征塵雜酒痕,遠遊無處不消魂。
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
前一首詩記錄田家得雨的情景,而後一首除了表明“遇雨”這一事實,更把人物內心的情感全部描寫出來,後一首詩明顯比前一首好。
④ 假情感和真情感
我們在前文已經講過有情感和無情感的辨別,並非易事。最難的是我們作為讀者,要能夠分清楚假感情與真感情。
很多詩看起來有感情,但你細細品味,卻無法觸及你的靈魂。只有真情感才算好詩,假情感無論如何,都不能算作好詩,也可以說不是詩歌。
塞下曲
沈德潛
千重沙磧萬重山,三載燒荒未擬還
流盡征夫眼中血,誰人月下唱《陽關》?
金陵舊院
蔣超
錦繡歌殘翠黛塵,樓台已盡曲池湮。
荒煙一種瓢兒菜,獨占秦淮舊日春。
前一首詩,寫征夫思念家鄉。後人讀起來卻不容易被打動,因為這並不是他發自內心的體會。
後一首詩,以景訴說歷史的滄桑之感,一切風流雲散,撫今追昔,字字皆是從心底流露而出。要分辨真感情和假感情,需要讀者細細品味揣摩,非一朝一夕之功。
📷
2.新詩與舊詩
有人提出,舊詩隨著時代的發展,必然會在歷史長河裡銷聲匿跡;新詩,因著時代的關係有著旺盛的生命力。其實,詩的體裁、思想、事實有新舊,但只要有真感情在,都是好詩。
① 情感超越新舊的問題
情感自身是超越新舊的,只有各個人的差別,而沒有時間上的差別。譬如古詩十九首之一云: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這首詩大約是二千年前的古人所做,當時倍受人們推崇,仙子啊依然受到大家的追捧。因為他是作者情感的寄託,而這種情感並沒有新舊之分。雖然情感沒有新舊的差別,但人與人確實不同的。
同一時代,杜甫有杜甫的情感,李白有李白的情感,李商隱是李商隱的情感。如果沒有情感的差別,詩歌就失去了個性,便也沒有存在的價值了。
李白說:“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杜甫說:“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李商隱說:“休問梁園舊賓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
② 思想、事實新舊的問題
思想和事實有新舊的區別,古人有古人的思想和事實,生於現代的人當然有現代的思想和現代的事情。
例如杜甫詩云:“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捲詩書喜欲狂。”有情感,有事實。但它中間的事實,卻是李唐天寶年間的事實,卻不是現代的事實。而於右任有詩云:“存且偷生死更悲,餘收爾骨爾尤誰?平生慷慨爭民黨,一戰倉皇委義旗”這詩有情感,有事實,但事實卻是民國時代的事實。如果現代的人以古代的思想作詩,那麼它的價值就有待商榷了。
③ 體裁新舊的問題
體裁的新舊,當以受束縛不受束縛為標準。舊式的五言七言大概是束縛的,然在適當的時候,能完全達意,而且很自然,那也不算是束縛。但很多人由於五言七言的限制,會作出許多病詩來。
明妃曲
李攀龍
天山雪後北風寒,抱得琵琶馬上彈。
醉後不知青海月,徘徊猶作漢宮看。
這一首詩,每一句開頭的兩個字都可以拿去,如果拿去後會更好:
雪後北風寒,琵琶馬上彈。
不知青海月,猶作漢宮看。
那為什麼作者一定要把它寫成七個字,這多的兩個字就是受體裁的限制,所以當作者受體裁的限制和束縛的時候,就很難有好詩了。
我們詩人只要能把這些束縛完全解除了,不管是新,是舊,都可以的。例如胡適的《希望》雲:“我從山中來,帶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開花早······”雖是新詩,卻飽含深情,傳唱至今。